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 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15 题。(13分) 一 件 小 事 鲁 迅 ①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但在我心里,都不留什么痕迹,倘要我寻出这些事的影响来说,便只是增长了我的坏脾气,——老实说,便是教我一天比一天的看不起人。 ②但有一件小事,却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我至今忘记不得。 ③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大北风刮得正猛,我因为生计关系,不得不一早在路上走。一路几乎遇不见人,好容易才雇定了一辆人力车,教他拉到S门去。不一会,北风小了,路上浮尘早已刮净,剩下一条洁白的大道来,车夫也跑得更快。刚近S门,忽而车把上带着一个人,慢慢地倒了。 ④跌倒的是一个女人,花白头发,衣服都很破烂。伊从马路边上突然向车前横截过来;车夫已经让开道,但伊的破棉背 心没有上扣,向外展开,所以终于兜着车把。幸而车夫早有点停步,否则伊定要栽一个大斤斗,跌到头破血出了。 ⑤伊伏在地上;车夫便也立住脚。我料定这老女人并没有伤,又没有别人看见,便很怪他多事,要自己惹出是非,也误了我的路。 ⑥我便对他说,“没有什么的。走你的罢!” ⑦车夫毫不理会,——或者并没有听到,——却放下车子,扶那老女人慢慢起来,搀着臂膊立定,问伊说: ⑧“你怎么啦?” ⑨“我摔坏了。” ⑩我想,我眼见你慢慢倒地,怎么会摔坏呢,装腔作势罢了,这真可憎恶。车夫多事,也正是自讨苦吃,现在你自己想法去。 ?车夫听了这老女人的话,却毫不踌躇,仍然搀着伊的臂膊,便一步一步的向前走。我有些诧异,忙看前面,是一所巡警分驻所,大风之后,外面也不见人。这车夫扶着那老女人,便正是向那大门走去。 ?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的背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 ?我的活力这时大约有些凝滞了,坐着没有动,也没有想,直到看见分驻所里走出一个巡警,才下了车。 ?巡警走近我说,“你自己雇车罢,他不能拉你了。” ?我没有思索的从外套袋里抓出一大把铜元,交给巡警,说,“请你给他……” ?风全住了,路上还很 静。我走着,一面想,几乎怕敢想到我自己。以前的事姑且搁起,这一大把铜元又是什么意思?奖他么?我还能裁判车夫么?我不能回答自己。 ?这事到了现在,还是时时记起。我因此也时时熬了苦痛,努力的要想到我自己。几年来的文治武力,在我早如幼小时候所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 一九二〇年七月 (选自《呐喊》,吉林文史出版社。略有删减) 11.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件小事”的起因和结果。(3分) 答: 12.文章描写了 个人物,其中运用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人物是 (2分) 13.“我”说:“没有什么的。走你的罢!”车夫的反应是( )(2分) A.完全没有听到 B.听得清清楚楚 C.或者听到了,或者没有听 到 D.听到了,但不太清晰 14.文章环境描写精当,请你找到文中第三处和第四处环境描写,说说它 们各自的作用。(4分) 答: 15.作者在这篇文章中主要表达了 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答: (一)(共13分) 11.起因:因为生计关系,我到S门去,雇定了一辆人力车。(1分) 结果:车夫被留在巡警分驻所, 我请巡警转交车夫一大把铜元之后离开了。(2分) 12.4(1分) 老女人(女人)(1分) 13.C(2分) 14.(1)第三处环境描写:大风过后,天气寒冷,路上除了我、车夫和老女人外,没有其他人。烘托了车夫对自己行为负责的高大形象。(2分) (2)第四处环境描写:风停了,路上安安静静。用安静的环境来烘托“我”此时复杂的心理活动。(2分) 15.赞美车夫对自己行为负责的精神,表现了“我”自我批评(自愧自省)的精神。(2分) 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 (二)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12-16题。(14分) 珍贵的军大衣 林廖君 屋外,寒冷的冬夜,大雪纷飞;屋子里,油灯的火苗舔着夜色,像贪婪的舌头舔着糖。 父亲坐在火桶旁读《论语》:“……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我正在走神,“你小子在不在听啊?”父亲要冲我发火了。 这时,响起了敲门声,山村的小学寂寥无声,敲门声格外响亮。门开了,风雪卷了进 来,一个瑟瑟发抖的陌生人立在门口。 来人穿件军大衣,一身雪花,年龄看起来比我父亲大约小几岁。这个人手扶门框,自 我介绍说,他姓闻,是地质队的。这次来这个山区探矿,现在迷路了。父亲听了,眼睛一 亮,热情地将陌生人迎了进来。 父亲与这个陌生的闻叔叔热烈地攀谈起来。说着,父亲突然一怔,用手指着闻叔叔, 哦,你还没吃饭吧?你一定没吃饭!闻叔叔点点头。父亲吩咐母亲,赶紧给闻叔叔下一碗 热汤面,多放些生姜和辣椒。 母亲有些迟疑,面条是有的,可是对于那个时候的家庭有点贵重。其时父亲患有严重 的胃病,温软的面条,可以减轻他的胃疼。母亲以商量的口吻问道,能不能炒一碗饭呢? 父亲的回答是否定的,这一刻的父亲显得威严而热情,说话一锤定音。 在鸡蛋和葱花的香味中,闻叔叔狼吞虎咽,这人真的饿坏了。他把湿透的军大衣放在 火桶边上烤,水汽旋转着向上升腾,湿漉漉的暖意在屋子里荡漾开来。这天夜里,闻叔叔 就住在我家,和我父亲几乎说了一夜的话。 第二天的早晨,父亲把闻叔叔送出了山外。 时间一长,这个人和这件事,渐渐在我们脑海里淡去。 不想,一年之后的冬天,闻叔叔突然又来了。他专程给父亲送来一件崭新的军大衣。 因为那一夜,他看出父亲畏寒而且咳嗽。 父亲大笑,继而连连摇头,调侃说,一碗面条就换一件军大衣,显得我不够仗义啊! 闻叔叔有点不悦,放下大衣就走。父亲让我抱上大衣,跟他去追闻叔叔。在一个山 峁,与闻叔叔有了一番拉扯。闻叔叔忽然停住了,指着大衣的胸口对父亲说,你摸摸里面! 父亲一摸,怔住了。半晌才说,我收下了,兄弟情义厚啊! 此后的几年冬天,父亲一直穿着这件军大衣,咳嗽减轻了许多。一年秋天,父亲去世 了。这年的冬天,母亲把大衣拿来翻晒。 暖阳下,大衣贴胸部分,豁然露出一块用针线缝上去的羊皮。羊皮在阳光照耀下,闪 烁着洁白、晶莹的光。恍然间,我明白了些什么…一 (选自2013年12月11日《承德晚报》有删改) 12.文章第一段介绍父亲诵读《论语》的情节有何用意?(2分) 答: 13.请你品析“你还没吃饭吧?”“你一定没吃饭!”这两句话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3分) 答: 14.在对待给求助者做饭这件事上,父亲和母亲的想法为什么会有所不同?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 答: 15.父亲为何起初拒绝闻叔叔的馈赠,而最终又接受了馈赠呢?(3分) 答: 16.文章结尾作者说“恍然间,我明白了些什么”,作者究竟明白了什么?请你写出来。(2分) 答: (二)(14分)12.(2分) (1)突出儒家经典对读书人的教化作用。(1分) (2)为下文写父亲帮助迷路的地质工作者做铺垫。(1分)13.(3分) (1)“你还没吃饭吧?”让人觉得是一句缺少真情的客套话。(1分) (2)“你一定没吃饭!”是一种合理的断定,流露出真心助人的热情。(1分) (3)而正是这种真情,才使求助者能安心接受帮助。(1分)14.(4分) (1)父亲让做一碗热汤面,是因为热气腾腾的面食,能让从寒冷的野外来的求助者更快地暖和过来。表现了父亲帮助他人时的真情实意。(2分) (2)母亲建议做炒饭,是由于物质匮乏,想把面食留给有胃病的父亲。表现了母亲对父亲的关爱。(2分) 15.(1)父亲觉得给人一碗热汤面的帮助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不该接受新军大衣这么厚重的回报。(1分)(2)拒绝馈赠表现了父亲助人不图回报的高贵品质。(1分)(3)当父亲摸到军大衣里面闻叔叔专门为他缝上的羊皮时,又觉得拒绝是不近人情的,所以就接受了。(1分) 16.(1)人间最贵是真情。(2)只有真情才能换来真情。(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其他答案,概括出两点且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 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一)阅读《变色龙》,完成7-11题。(18分) 变色龙 契诃夫 (1)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手里拿着个小包,穿过市集的广场。他身后跟着个巡警,生着棕红色头发,端着一个罗筛,上面盛着没收来的醋栗,装得满满的。四下里一片寂静……广场上连人影也没有。小铺和酒店敞开大门,无精打采地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像是一张张饥饿的嘴巴。店门附近连一个乞丐都没有。 (2)“好哇,你竟敢咬人,该死的东西!”奥楚蔑洛夫忽然听见说话声。“伙计们,别放走 (3)狗的尖叫声响起来。奥楚蔑 (4)“仿佛出乱子了,长官!……”巡警说。 (5)奥楚蔑洛夫把身子微微往左边一转,迈步往人群那边走过去。在木柴场门口,他看见上述那个敞开坎肩的人站在那儿,举起右手,伸出一根血淋淋的手指头给那群人看。他那张半醉的脸上露出这样的神情:“我要揭你的皮,坏蛋!”而且那根手指头本身就象是一面胜利的旗帜。奥楚蔑洛夫认出这个人就是首饰匠赫留金。闹出这场乱子的祸首是一条白毛小猎狗,尖尖的脸,背上有一块黄斑,这时候坐在人群中央的地上,前腿劈开,浑身发抖。它那含泪的眼睛里流露出苦恼和恐惧。 (6)“这儿出了什么事?”奥楚蔑洛夫挤到人群中去,问道。“你在这儿干什么?你干吗竖起手指头?……是谁在嚷?” (7)“长官,我本来走我的路,没招谁没惹谁,……”赫留金凑着空拳头咳嗽,开口说。“我正跟密特里•密特里奇谈木柴的事,忽然间,这个坏东西无缘无故把我的手指头咬一口。……请您原谅我,我是个干活的人。……我的活儿是细致的。这得赔我一笔钱才成,因为我也许一个星期都不能动这根手指头了。……法律上,长官,也没有这么一条,说是人受了畜生的害就该忍着。……要是人人都遭狗咬,那还不如别在这个世界上活着的好。……” (8)“嗯!……不错,……”奥楚蔑洛夫严厉地说,咳嗽着,动了动眉毛。“不错。 ……这是谁家的狗?这种事我不能放过不管。我要拿点颜色出来叫那些放出狗来闯 祸的人看看!现在也该管管不愿意遵守法令的老爷们了!等到罚了款,他,这个混蛋,才会明白把狗和别的畜生放出来有什么下场!我要给他点厉害瞧瞧……叶尔德林,”警官对巡警说,“你去调查清楚这是谁家的狗,打个报告上来!这条狗得打 死才成。不许拖延!这多半是条疯狗。……我问你们:这是谁家的狗?” (9)“ (10)“日加洛夫将军家的?嗯!……你,叶尔德林,把我身上的大衣脱下来。…… 天好热!大概快要下雨了。……只是有一件事我不懂:它怎么会咬你的?”奥楚蔑洛夫对赫留金说。“难道它够得到你的手指头?它身子矮小,可是你,要知道,长得这么高大!你这个手指头多半是让小钉子扎破了,后来却异想天开,要人家赔你钱了。你这种人啊……谁都知道是个什么路数!我可知道你们这些魔鬼!” (11)“他,长官,把他的雪茄烟戳到它脸上去,拿它开心。它呢,不肯做傻瓜,就咬了他一口。……他是个无聊的人,长官!” (12)“你胡说,独眼龙!你眼睛看不见,为什么胡说?长官是明白人,看得出来谁 胡说,谁象当着上帝的面一样凭良心说话。……我要胡说,就让调解法官审判我好了。他的法律上写得明白。……如今大家都平等了。……不瞒您说,……我弟弟就在当宪兵。……” (13)“少说废话!” (14)“不,这条狗不是将军家的,……”巡警深思地说。“将军家里没有这样的狗。他家里的狗大半是大猎狗。……” (15)“你拿得准吗?” (16)“拿得准,长官。……” (17)“我自己也知道。将军家里的狗都名贵,都是良种,这条狗呢,鬼才知道是什么东西!毛色不好,模样也不中看,……完全是下贱呸子。……他老人家会养这样的狗?!你的脑筋上哪儿去 (18)“不过也可能是将军家的狗……”巡警把他的想法说出来。“它脸上又没写着。……前几天我在他家院子里就见到过这样一条狗。” (19)“没错儿,是将军家的!”人群里有人说。 (20)“嗯!……叶尔德林,给我穿上大衣吧。……好像起风了。……怪冷的。……你带着这条狗到将军家里去一趟,在那儿问一下。……你就说这条狗是我 找着,派你送去的。……你说以后不要把它放到街上来。也许是名贵的狗,要是每个猪猡都拿雪茄烟戳到它脸上去,要不了多久就能把它作践死。狗是娇嫩的动物嘛。……你,蠢货,把手放下来!用不着把你那根蠢手指头摆出来!这都怪你自己不好!……” (21)“将军家的厨师来了,我们来问问他吧。……喂,普洛诃尔!你过来,亲爱的!你看看这条狗。……是你们家的吗?” (22)“瞎猜!我们那儿从来也没有过这样的狗!” (23)“那就不用白费工夫去问了,”奥楚蔑洛夫说。“这是条野狗!用不着多说了。既然他说是野狗,那就 (24)“这条狗不是我们家的,”普洛诃尔继续说。“可这是将军哥哥的狗,他前几天到我们这儿来了。我们的将军不喜欢这种狗。他老人家的哥哥喜欢。……” (25)“他哥哥来了?乌拉吉米尔•伊凡尼奇来了?”奥楚蔑洛夫问,他整个脸上洋溢着动情的笑容。“可了不得,主啊!我还不知道呢!他要来住一阵吧?” (26)“住一阵。……” (27)“可了不得,主啊!……他是惦记弟弟了。……可我还不知道呢!那么这是他老人家的狗?很高兴。……你把它带去吧。……这条小狗怪不错的。……挺伶俐。……它把这家伙的手指头咬一口!哈哈哈哈!……咦,你干吗发抖?呜呜,……呜呜。……它生气了,小坏包,……好一条小狗崽子……” (28)普洛诃尔把狗叫过来,带着它离开了木柴场。……那 (29)“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对他威胁说,然后把身上的大衣裹一裹紧,继续在市集的广场上巡视。 (选自九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 7.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伤人案件开始时与结束时的不同态度。(2分) 答: 8.从奥楚蔑洛夫处理案件时不断变化的态度中,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2分)[来答: 9.阅读第 23 段:“那就用不着白费功夫再上那儿去问了。”奥楚蔑洛夫说,“这是条野狗!用不着白费工夫说空话了。既然普洛诃尔说这是野狗,那它就是野狗。弄死它算了。” 这段文字属于什么描写?透过这里连用的两个“白费工夫”,你觉得此时奥楚蔑洛夫的心里是怎样想的?(3分) 答: 10.阅读第(28)段,请你谈谈对“那群人就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一句话的理解。(2分) 答: 11.根据要求品析语言。(9分) (1)阅读第(25)段,“他哥哥来啦?是乌拉吉米尔·伊凡尼奇吗?”奥楚蔑洛夫问,整个脸上洋溢着含 仔细体会这里用“洋溢”一词写奥楚蔑洛夫的“含笑的温情”,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 答: (2)第①段画线处,“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 这里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分) 答: (3)第段开头说“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中的“军大衣”一词在句子中充当什么句子成分?小说中有几次关于“军大衣”的细节描述?它在开篇处的作用是什么?(3分) 答: (一)阅读<</span>变色龙).完成7-11题。(18分) 7.(2分)开始的态度是他故意摆出一副威严的态度,表示要惩罚狗的主人,教训教训那 些不遵守法令的老爷们,并且要把这条狗马上弄死。(1分) 最终的态度是脸上立即堆起 笑容,对着小狗一阵猛夸,却对赫留金进行恐吓。(1分) 8.(2分)奥楚蔑洛夫是一个溜须拍马、谄上欺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小人。(写出其中一个关键词即可) 9.(3分)这段文字属于语言描写(1分) 他想:既然不是将军家的狗,那就没有必要再 浪费时间,没有必要浪费心思了,断个野狗伤人,利索省心!(意思接近即可)(2分) 10.(2分)围观群众嘲筅受害者而不是嘲笑可笑的奥楚蔑洛夫,可见这群围观的人麻木、 庸俗、愚昧,(1分) 同时也揭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病苦。(1分) 11.按要求品析语言(9分) (l)“洋溢”是情绪充分流露,形象地刻画出奥楚蔑洛夫趋炎附势,阿谀奉承的丑态。(2分) (2)这里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2分) 形象地写出市场的不景气,反映了经济 的萧条凋敝,烘托了冷清、凄凉、压抑的社会氛围。(2分) (3)“军大衣”在句子中充当宾语成分。(1分) 小说中有四次关于军大衣的细节描写。(1分) “军大衣”在小说开篇处交待了奥楚蔑洛夫的身份,它是沙皇警官的标志,也是他装腔 作势用以吓人的工具。(1分l 评分阈值:1分 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 六、记叙文阅读。完成16—20题。(共12分) ① 我是我母亲最小的孩子。 ② 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③ 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扇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捡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我终生难忘。多年以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④ 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的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了老人碗里。 ⑤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后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⑥ 我生来相貌丑陋,村子里很多人当面嘲笑我,学校里有几个性格霸蛮的同学甚至为此打我。我回家痛哭,母亲对我说:“儿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而且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变美。”后来我进入城市,有一些很有文化的人依然在背后甚至当面嘲弄我的相貌,我想起了母亲的话,便心平气和地向他们道歉。 ⑦ 我母亲不识字,但对识字的人十分敬重。我们家生活困难,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但只要我对她提出买书买文具的要求,她总是会满足我。她是个勤劳的人,讨厌懒惰的孩子,但只要是我因为看书耽误了干活,她从来没批评过我。 16.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2分) 答: 17. 第②③④⑤段的几件事作者记忆深刻,根据事件内容概括母亲性格特点。(不少于三点) (3分) 答: 18. 揣摩③段中画线句内容,说说母亲这句话的真实含义。(2分) 答: 19. (1)第⑥段画“ ”句体现了母亲怎样朴素的价值观?(1分) (2)段尾说“想起母亲的话,便心平气和地向他们道歉”你能想象出作者道歉的内容吗?(2分) 答: 20.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既是国人的光荣,也是母亲的骄傲。请你代表诺贝尔奖评委会,为莫言母亲写几句话,以表敬意。(2分) 答: 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汉语) (二)系在风筝线上的回忆 ① 时令正是仲春。大地挣脱了冬的纠缠,不觉之中已泛出几分淡淡的鹅黄的绿意。仰望晴空,偶见数点风筝,袅袅娜娜地飘挂在天际,使我蓦地忆起“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A瞩望那长长的轻轻抖动的风筝线,竟丝丝缕缕牵出了我的童年。 ② 在乡下,三月的剪剪轻风还残留着冬的料峭。我们这些颠跑在蓊郁麦田里的孩子,摔打惯了,是不知道什么叫冷的。B何况又常把嬉笑系在风筝线上,即便有些寒意,也早被如火的童心熔化掉,让野气的笑声赶跑了。 ③ 人们都说,男孩子手笨,女孩子手巧。可 ④ 我们偷偷找来竹篾,且要绿皮的有韧性的,犹如女孩子绣花挑线一般仔细。我们把竹篾放到火堆上烤了,再弯成弓似的和轱辘似的等几何形状,拼在一起,悉心系好,就变成了形态各异的风筝的骨架。然后几颗小脑袋抵在一起,叽叽喳喳商量一阵,就各出心裁地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勾勒一通,便给它们穿上了斑斓的衣衫。这完全可以与女孩子织成的锦绣相媲美。然后用大团大团的线做放线 ⑤ 好了!抬起你因做风筝而勾得酸了的头,开始放吧。D咳!风筝!风筝!全是风筝!这些大大小小造型生动的风筝,从辽阔的麦田里,迤逦的大道旁,潋滟的堤塘边的冉冉升起——被底下幼稚的欢声笑语吹着,腾腾热气捧着,悠悠飞向空中,去亲吻白云。好似争艳的奇葩,挂 ⑥ 更叫绝的要数晚 ⑦ 风筝也有赌气的时候,任你如何摆布,它总要往地上栽。这时的小伙伴决不会张飞似的环眼圆睁,一脚踏翻它的,而总是小心翼翼地检查一番,找出毛病,对症下药。随着欢呼声,风筝重又飘然升起。当放到得意处,猛不防风筝也会断线,摇头晃脑地越飘越远。我们拉着断了的风筝线,不胜惋惜…… ⑧ 韶光如流。虽说童年已悄然离去,可风筝这根若有若无的线,却每每牵着我的童年。我常想捡回那逝去的童年。 ⑨ 啊,我的鹅黄色的童年! 25. “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光。”一句,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它原来的位置应该在A、B、C、D四处的处。(2分) 答: 26. 根据语境解释下列 (1)巧夺天工: (2)小心翼翼: 27. 本文回忆童年生活,主要围绕风筝回忆了小时候 , 两件事。(4分) 28. 请写出关于风筝的一句完整诗句。(4分) , 。 29. 第⑤段写到“我们的心醉了”,第⑥段写到“如醉如痴”。结合示例,写出一 示例:造型生动的风筝在天空徐徐飞行,地上是大片大片的欢声笑语,我们醉了; 。 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 (二)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14分) 大 风 莫言 我家后面有一条弯弯曲曲的胶河,沿着高高的河堤向东北方向走七里左右路,就到了一片方圆数千亩的荒草甸子。每年夏天,爷爷都去那儿割草,我爷爷的镰刀磨得快,割草技术高,割下来的草干净,不拖泥带水。 最早跟爷爷去荒草甸子割草,是刚过了七岁生日不久的一天。堤顶是一条灰白的小路,路的两边长满了野草,行人的脚压迫得它们很瑟缩,但依然是生气勃勃的。爷爷的步子轻悄悄的,走得不紧不慢,听不到脚步声。田野里丝线流苏般的玉米缨儿,刀剑般的玉米叶儿,刚秀出的高粱穗儿,很结实的谷子尾巴,都在雾中时隐时现。河堤上的绿叶儿上挂着亮晶晶的露水珠儿,微微颤抖着,对我打着招呼。 田野里很寂静,爷爷漫不经心地哼起歌子来: 一匹马踏破了铁甲连环 一杆枪杀败了天下好汉 一碗酒消解了三代的冤情 一文钱难住了盖世的英雄 坦荡荡的旷野上缓慢地爬行着爷爷悲壮苍凉的歌声。听着歌声,我感到陡然间长大了不少,童年似乎就消逝在这条灰白的镶着野草的河堤上。 他带着我去找老茅草,老茅草含水少,干得快,牲口也爱吃。爷爷提着一把大镰刀,我提着一柄小镰刀,在一片茅草前蹲下来。“看我怎么割。”爷爷示范给我看。他并不认真教我,比画了几下子就低头割他的草去了。他割草的姿势很美,动作富有节奏。我试着割了几下,很累,厌烦了,扔下镰刀,追鸟捉蚂蚱去了。 不知何时,天上布满了大块的黑云。 我帮着爷爷把草装上车,小车像座小山包一样。大堤弯弯曲曲,刚走出里把路,黑云就把太阳完全遮住了。天地之间没有了界限,我竟然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回头看爷爷,爷爷的脸木木的,一点表情也没有。 河堤下的庄稼叶子忽然动了起来,但没有声音。河里也有平滑的波浪涌起,同样没有声音。很高很远的地方似乎传来了世上没有的声音,天地之间变成紫色,还有扑鼻的干草气息、野蒿子的苦味和野菊花幽幽的香气。 在我们的前方,出现了一个黑色的,顶天立地的圆柱,圆柱飞速旋转着,向我们逼过来,紧接着传来沉闷如雷鸣的呼噜声。 “ 爷爷,那是什么?” “风。” 爷爷淡淡地说,“使劲拉车吧,孩子。”说着,他弯下了腰。 我们钻进了风里,听不到什么声音,只感到有两个大巴掌在使劲扇着耳门子,鼓膜嗡嗡地响。堤下的庄稼像接到命令的士兵,一齐倒伏下去。 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像钉子一样钉在堤上,腿上的肌肉 像树根一样条条棱棱地凸起来。风把车上半干不湿的茅草揪出来,扬起来,小车在哆嗦。爷爷的双腿开始颤抖了,汗水从他背上流下来。 夕阳不动声色地露出来,河里通红通红,像流动着冷冷的铁水。庄稼慢慢地直起腰。爷爷像一尊青铜塑像一样保持着用力的姿势。 我高呼着:“爷爷,风过去了。” 他慢慢地放下车子,费劲地直起腰,我看到他的手指都蜷曲着不能伸直了。 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全卷走了,不,还有一棵草夹在车梁的榫缝里。我把那棵草举着给爷爷看,一根普通的老茅草,也不知是红色还是绿色。 “爷爷,就剩下一棵草了。”我有点懊丧地说。 “天黑了,走吧。”爷爷说着,弯腰推起 了小车。 我举着那棵草,跟着爷爷走了一会儿,就把它随手扔在堤下淡黄色的暮色中了。 (选自《萌芽》2013年第1期,有删改) 16.莫言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3分) 答: 17.结合语境,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1)坦荡荡的旷野上缓慢地爬行着爷爷悲壮苍凉的歌声。(2分) 答: (2) 我们钻进了风里,听不到什么声音,只感到有两个大巴掌在使劲扇着耳门子,鼓膜嗡嗡地响。(2分) 答: 18.阅读下面三段文字,结合全文说说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①“爷爷,那是什么?” “风。” 爷爷淡淡地说,“使劲拉车吧,孩子。”说着,他弯下了腰。 ②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像钉子一样钉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树根一样条条棱棱地凸起来。 ③“爷爷,就剩下一棵草了。”我有点懊丧地说。 “天黑了,走吧。”爷爷说着,弯腰推起了小车。 19.文中画线句子是怎样描写大风来临前的情景的?请简要分析。(3分) 答: 20.小说中的“我”具有哪些作用?(2分) 答: (二)(14分)16.(3分)“我”和爷爷一起去割草,遭遇大风,爷爷与大风顽强搏斗。 17.(2分)(1)形象地写出了爷爷的歌声低沉有力、节奏缓慢的特点。 (2分)(2)写出了风之大,表现了祖孙俩敢于面对大风的勇气。 18.(2分)爷爷是一个坦然镇定、刚强坚毅的人。 19. (3分)①从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角度描写了大风来临前自然界的反应; ②通过富于变化的景物描写,侧面烘托了风势渐渐变大; ③用词准确生动,富于变化。(说出①②或①③即可得3分;说出①得2分;说出②或③得1分。如从另外角度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20. (2分)①“我”是线索人物,以“我”的口吻讲故事,增强真实感。 ②通过“我”在大风来临前后的言行衬托爷爷的形象。 ③表现祖孙情深,爷爷对“我”关心疼 爱,“我”对爷爷敬爱依赖。 (答对两点即可得2分;两点必须包含①) 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 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 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 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 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 |
上一篇:重庆中考周海亮 春光美阅读答案